2018年6月2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迎来了“国际学术大师校园行”系列研讨会第一期,主题为:“携手迈向共同的世界法——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的未来”。本期研讨会特邀主讲嘉宾是法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法兰西人文科学院院士米海伊尔•戴尔玛斯-马蒂(mireille delmas-marty)教授。她的学术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学术影响遍及全球各个角落,著作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她指导过的中国留学生散布在众多高校担任教职,她的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其为“戴教授”。戴教授长期担任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比较刑法与刑事科学杂志》主编等职务,同时兼任国际经济法协会理事、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得多所世界著名学府的名誉博士学位,曾先后获得法国荣誉勋位团勋章,法国国家荣誉团骑士勋章,法国国家杰出贡献大十字荣誉勋章。
下午14点,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822高铭暄报告厅会场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引人瞩目的巨型海报悬挂在会场内外,法学院师生和应邀来自兄弟院校的嘉宾们共同期待着这位漂洋过海的重要学者莅临我院,开启新一轮的学术盛宴。
本次研讨会由法学院院长卢建平教授主持进行,法学院副院长李滨教授为戴教授进行全程翻译。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法学院特聘教授、戴教授的老朋友高铭暄教授,以及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梁迎修教授,副院长柴荣教授,法学院基础理论法学教研中心主任夏扬教授,法学院国际法学教研中心邢爱芬教授等院内诸位老师。来自部分兄弟院校的法学教授、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法学两院部分博士、硕士、瀚德法语班部分同学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研讨会在卢建平院长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卢院长代表我院师生对远道而来的戴教授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并为会议致辞。
随后,戴教授就“法律的想象力与世界法”发表主旨演讲,就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新秩序发表了自己多年来的思考与研究心得,她表示:全球化已经发达到一个发生翻转的临界点,要求产生一个全球层面上的法律体系;她强调通过建立有序化的多元世界,将差异转化为相互依赖的趋向和平的稳定形态。戴教授还指出,权力的重建不能离开法律,需要尝试将治理模式与法治相结合,将世界性秩序置于理念与规则二者之间。戴教授高度赞扬了已经写入宪法修正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价值判断,并强调建立共同的世界法就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尝试,期待中国为共同的世界法做出积极贡献。
高铭暄教授为戴教授的精彩演讲进行了评议,他对戴教授惊人的知识面与学术涵养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戴教授关于法律全球化所提出的具有宏大视野的真知灼见、强烈现实意义的理论分析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同时,高教授也提出,从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依赖关系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达成共识指明了方向,并就目前正在发生的某些反全球化现象发表了评论。
随后,法学院基础理论法学教研中心主任夏扬教授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评议。夏教授首先对戴教授从事学术研究的高度、广度与深度表示钦佩,他肯定了法国学者从事研究的独特视角与方法,强调了法国学术思想在国际学术届的重要地位。基于对法律的现实关怀与未来思索,夏扬教授先后提出了“我们对于法律的想象力是什么?”、“知识应该如何与意志、权力相平衡?”、“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法律全球化?”等等问题。
接下来的现场讨论气氛活跃,各位嘉宾学者与戴教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中、英、法三种语言下开展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展现出各位与会学者的睿智与风采。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的朱明哲博士与戴教授就国际法领域中人与世界的四种关系进行了新一轮探讨。清华大学的鲁楠副教授就“全球化中以技术语言为前景的世界化而非人文主义的世界化”展开了论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泮伟江副教授就“相符性”与德国法的“比例适当原则”与戴教授进行了探讨。
法学院的师生们积极参与了会议讨论。例如,有同学就世界范围内的难民问题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协调性提出问题,戴教授在回答中重申了卢建平院长提出的“法国的核心价值观”,即:法律应赋予每个人被善待的权利,人人享有不被视为敌人而遭到排斥的权利,这就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具体表现。
在研讨会接近尾声之际,卢建平院长代表法学院对戴教授再次表达敬意,感谢她克服种种困难,不辞劳累远道而来为我们分享学术思想,为两国学者提供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至此,本次研讨会在向戴教授表示敬意与感谢之情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米海伊尔•戴尔玛斯-马蒂教授在法兰西学院任教期间的讲演录和已发表的法文著作已由李滨教授、刘文玲教授译为中文,近期内将在中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