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法学经典文献导读第十九讲在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1822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对《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进行了导读,导读人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柴荣教授,同时出席的还有李德嘉老师和法学院的同学们。
柴荣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传统法律文化、比较法学、台湾法。主要论著有“中国古代先问亲邻制度考析”、“从等级身份到法律平等——以辛亥革命为中心考察”、“明清时期田皮交易契约研究”、“明清时期‘田皮权’属性法理分析”、“中西历史情境中‘民法’之共同核心研究——以功能性比较为路径”等。
讲座中,柴老师首先对《名公书判清明集》的选读意图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该书的价值;随后便对《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的成书时间和作者情况进行了说明,帮助同学们从宏观上了解如何读懂这部作品。紧接着,她围绕着《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的内容,就该书的典型案例、历史背景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了《名公书判清明集》的学习方法和意义。在柴老师看来,《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判词刻画了南宋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审判者的个人素养、宗族势力在诉讼中的作用以及百姓对法律的认识给诉讼解纷机制造成的影响,进而展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儒生官吏们面对治下官吏贪腐、豪横丛生的复杂局面,如何运用自身对审判的认知、温和不失情理的诉讼心态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达成力求还原案件事实真相、案件裁判结果符合心中价值以及圆满解决纠纷等目的,并对诉讼解纷的社会效果进行探讨。